新加坡政府增加對特殊需求學生在大專學府的援助,受訪的學生與教育工作者都歡迎新措施。他們指出,由于現有高等教育學府就特殊需求的援助較欠缺,新設立的特殊需要基金與一站式學生服務處將有助改善這方面的情況。
為失聰者提供教育的嘉諾撒學校(Canossian School)支持政府撥款協助學生。校長特莉(Terry Theseira)告訴記者:“高等教育學府在特殊需求方面的資源參差不齊。不是每所學府會投入大筆資金為少數的特殊需求學生添購輔助學習器材。為特殊需求學生成立服務處和撥款資助學生都有助提升學府在特殊需求支援的整體水平。”
她指出,家長一般關注,孩子到了大專學府,校方是否有充足的輔助學習器材。這些器材讓學生更便于學習,無須依賴他人。
教育部前天宣布,成立特殊需要基金,讓工藝教育學院和理工學院利用基金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添購輔助學習器材。每個聽障或視障學生可申請高達2萬5000元的資助,其他體障學生則可申請最多5000元。教育部預計,在初期階段投入近200萬元,資助學生購買器材。
另外,所有大專學府包括各公立大學與藝術學院也會設立一站式特殊需要學生服務處,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支援。
體障人士協會社區聯系部總監黎文麗指出,政府的援助讓特殊需求學生與其他學生一樣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
她說:“對比中小學,這類資源在大專學府較欠缺。在校園增添一站式學生服務處,學生就有一個直接尋求援助的管道。一些輔助學習器材不便宜,基金可讓更多學生利用輔助器材學習。”
體障人士協會也希望,當局接下來會繼續照顧各階層的特殊需求學生。
摩綿—加冷集選區議員潘麗萍受訪時點出大專學府資源各異的問題。“大專學府在特殊需求方面的資源因校而異,沒有一個統一且有規劃的援助管道。許多學生求學時感到吃力,而無法有效地發揮潛能。新措施對特殊需求群體而言是好消息,可謂創造‘改變的關鍵’(Game Changer)。”
吳清玲的兒子林恩榮是淡馬錫理工學院的學生。林恩榮因患有杜興氏肌肉萎縮(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須以輪椅代步。吳清玲認為,政府的新措施能提高校園各群體對體障學生的關注,而這也是她所期待的。在她看來,多數大專學府還欠缺完整的親體障設施,因此她希望日后情況會有所改善。
為了輔助林恩榮的學習,淡馬錫工院資助他購買適于他書寫的桌子,以及延長應考時間等。
工藝教育東區學院視障學生陳泳釗(19歲)也在校方支持下受益。
去年9月起,工藝教育局在三所工教院的學生服務處設立類似于特殊需要學生服務處的部門,確保每名特殊需求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能獲得更全面的援助。
以陳泳釗為例,院方安排一名教師助理從旁輔助他學習,還為他購置更大的電腦屏幕與輔助軟件、提供放大字體的教材和講義等。
陳泳釗在入學的第二學期成績大躍進,平均分從3.0晉升至滿分4.0。在新的基金資助下,院方今后可為更多特殊需求學生提供輔助學習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