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受訓教師陳佩玲去年底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高中進行五周的教學實習時發(fā)現(xiàn),當?shù)厥辶鶜q學生上課時喧鬧,而教師卻保持不慍不火,對此,她的印象很深刻。
受訓成為英文及歷史教師的陳佩玲(22歲,三年級生)說,美國學生很愛發(fā)表意見,有時會因此而導致課堂上的學習焦點分散,教師遇到這種情況會堅定并有禮貌地要求學生遵守秩序,不會兇巴巴或提高聲量指責學生。
“這種相互尊重的課堂管理方式,我認為值得借鑒。畢竟,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本地學生也越來越敢于表達他們的意見。在本地受訓時,我們也被教導,教師必須了解不同學生的觀點,采取適當?shù)慕虒W方案。”
新加坡留學網(wǎng)介紹:國立教育學院前年起與海外師范大學合作展開國際實習計劃,讓本地的受訓教師有機會到外國學校實習五周,觀摩不同教育體系的上課情況和教學特色。至今已有大約17名受訓教師完成計劃,陳佩玲是其中之一。
計劃開放給文學和理學學士學位兼教育文憑課程二年級的優(yōu)秀生申請。通過校方面試后,受訓教師會在海外伙伴大學的安排下,到當?shù)貙W校擔任教學助理。他們也有機會在當?shù)亟處煹谋O(jiān)督下給學生講課。同樣的,學院也會安排伙伴大學的受訓教師到本地學校實習。
畢業(yè)后準備當數(shù)學和英文教師的卡密拉(24歲,四年級生),前年被安排到美國加州的高中實習,擔任數(shù)學教師助理,有機會觀察“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模式如何運作。所謂的“翻轉教室”即學生在家先看錄像,回到課堂進行討論。
卡密拉到西方國家的學校考察時也有些許的“文化震撼”,她說:“當?shù)貙W生有時直呼老師的名字,不少學生就叫我‘密拉’,雖然我能入鄉(xiāng)隨俗,但在本地,我就難以接受。”
海外實習擴大視野
陳佩玲也說,在本地,學生若不交功課,肯定被訓話,家長也會被通知。在美國,交不交功課是學生的選擇。
“那里的社會階層差異更明顯,有些學生課余得打工賺錢。教師要面對學生嗜毒、喝酒,甚至是非法移民等問題,老師的角色不只是教課,也是人生導師,不少學生就把老師當成第二個母親。這些見識啟發(fā)我,日后回來執(zhí)教時,會更留意本地不同背景學生的需求。”
去年中到丹麥實習的楊杰婷(23歲 )被安排在當?shù)匾凰踔袚蔚乩砗腕w育教師助理。她說,專題作業(yè)是當?shù)卣n程的重要部分,校方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去完成,“例如學習城市規(guī)劃時,學生得扮演市長,紙上設計和呈現(xiàn)心目中理想的城市設計。專題式作業(yè)讓學生更能了解理論和生活的關聯(lián),我希望日后盡量采取更多這類型的教學法。”
目前,與國立教育學院合作的伙伴大學包括:美國加州大學的圣塔芭芭拉分校、丹麥的首都大學和VIA大學、新西蘭懷卡托大學,以及瑞士蘇黎世大學等。今年將有13名本地受訓教師參加計劃。學院打算擴大伙伴大學的網(wǎng)絡,讓更多受訓教師赴海外實習。
負責專業(yè)文憑課程及跨校合作的國立教育學院高級講師方麗云(56歲)說:“海外實習的經(jīng)驗能讓本地受訓教師擴大視野,參考不同教學方法,并做適當?shù)慕梃b。”
校名若沒了
校友與母校聯(lián)系也斷
除了學校咨詢委員會,校友會還找來與學校頗有淵源的城隍廟一同簽名請愿。城隍廟當年曾借出廟宇讓僑南的學生上課,每年也給學生頒發(fā)助學金。
“合并消息曝光后,我接到很多校友的電話,關心學校的命運。雖然僑南近年來的收生情況不理想,但歷史這么悠久的學校已是一個品牌,在本地的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價值,可是如果連名字都沒了,就會連校友與母校的聯(lián)系都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