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洋理工大學1981年以南洋理工學院的形式創校并建立在前南洋大學的原址后,兩校之間就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在南洋理工大學創校校長詹道存教授看來,回首這30多年的時光,南洋大學校友和南洋理工大學的關系走到今日已經成為和諧并存。
至于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名稱未來是否會改為“南洋大學”(Nanyang University),讓曾經走入歷史的校名恢復使用,詹道存抱樂觀態度。
原任新加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工學院院長的詹道存(75歲)1981年被當時的教育部長、現任總統陳慶炎博士點名出任南洋理工學院校長。南洋理工學院10年后成為南洋理工大學,詹道存繼續擔任校長直至2002年底。為了讓更多教職員與校友了解建校的過程,詹道存應南洋理工大學校長安博迪教授和教務長梅彥昌教授的建議,把他領導該校22年的經歷寫成書。這本名為《南洋理工大學建校的故事》(The Making of NTU - My Story)的作品昨天面世。
詹道存在推介儀式上說,他進行了12次口述,每次長達約三小時,邀請《海峽時報》記者作筆錄并共同整理。
納丹:以新視角展現
南洋理工大學如何走到今天
詹道存說,他的口述全憑記憶,幾乎沒有參考資料,在盡可能真實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觸及一些敏感問題!斑@不僅僅是一個創建理工大學的項目,也是面對當時的經濟和政治挑戰所想出的一個解決方法!
他說:“沒有必要去得罪任何人。任何人如果(對書中所述)感到不安,我也在這里提前誠摯道歉!
前總統納丹以嘉賓身份出席推介儀式。他在致辭時說,好友詹道存在創校初期還是個40歲出頭的年輕工程師,但他卻得想方設法開拓一條路,并且讓家長和學生對一所新生大學抱有信心。納丹相信《南洋理工大學建校的故事》能夠“以新的視角展現南洋理工大學是如何走到今天”。
詹道存在書中提到,陳慶炎首次請他出任校長時,他并不十分熱衷。其中一個原因是他預計會碰到來自南洋大學畢業生和理事會的問題。
南洋大學是由新、馬及東南亞華人集資興辦的全東南亞華文學府。它在1955年創校,1980年被令關閉,與新加坡大學合并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它的關閉讓校友和關心它的社會人士心痛不已,也讓隔年在其原址上創辦的南洋理工大學與它有著剪不斷的關系。
詹道存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因為意識到這個挑戰,他上任后積極聆聽和與南洋大學畢業生溝通。他指出,部分校友非?释涎罄砉ご髮W能延續母校以前的一些運作方針,以保留南洋大學的風格。例如大部分教學使用華語為指導媒介、收生時給馬來西亞華校申請者優待等。
在面對這些訴求時,詹道存和南洋理工大學當時的管理層都會盡量聆聽這些校友或南洋大學支持者的立場,并向他們解釋為何校方無法落實他們的意見。談及對南洋大學校友的印象,詹道存說:“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對我們相當友好,也不會有粗魯的舉動,大家可以很理性地對談!
“他們并不是不理解為何校方沒有辦法完全滿足他們的期望,他們只是想看我們能否做出一些讓步。”
雖然詹道存并不認為大部分的南洋大學校友至今認同南洋理工大學,但他覺得過往的矛盾已淡化不少,雙方現在的和諧并存(peaceful co-existence)是令人滿意的狀態。他說:“我們沒有辦法倒回時鐘,我們必須隨著時代蛻變,然后自然地形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