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國內照本宣科式的課堂模式讓大多數的學生都苦惱不已。現在小編對當年上學時的古文課記憶還十分深刻:語文老師讓我們把古文先讀幾遍,然后照著正文下那占了足足半頁的注釋,自己先翻譯一遍。接著,老師抽查,讓我們每人翻譯一句,等全文翻譯過后,老師便給學生圈出幾處“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幾處“重點難點”,換言之,便是考試的要點、熱點。最后便是對全文思想內涵、歷史意義的概括。接下來,就全靠我們自己背誦了......
死板僵硬的教學方法令小編現在想起來都心有余悸,相信不少新加坡留學生就是因為這一點而選擇赴新留學的。相比較而言新加坡的教學氛圍就輕松許多,這里新加坡留學網小編就以新加坡學校的英文課為例帶大家了解下新加坡課堂的教學方式:
新加坡的英語課氣氛輕松,老師不時會聯系生活給學生講述自己經歷過的趣事,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一節英文課上的教學用材經常僅僅是一小張剪報。從一宗新聞或社論中,老師便能引出無數的話題,教會學生如何發散思維,如何站在各種角度客觀地分析看待一個問題。有時老師更是與學生對著干,把他們的每一個漏洞都駁回去,讓英語課堂轉變成一個雙方互不示弱的辯論賽。
當遇到新的單詞的時候,老師善于把和這些詞相關的奇聞趣事講給學生聽,以加深學生對新單詞的印象。這種“寓學于趣”的教學方法無疑有益于學生對新詞的理解與記憶。
比如有一位英文老師非常喜歡給學生講她以前的經歷。有一次,她講到“When I was young” (當我還年青)時,下面一位調皮的同學馬上接上“Which was a long time ago”(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隨即全班同學捧腹大笑。
構建這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并非來自于一日之功,而是經過長時期的磨合才形成的。但這并不代表學生不尊敬老師,相反的,他們把老師當成自己群體中的一分子,能在一起開玩笑和討論問題。
對于他們來說,英語老師并非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知識的引導者。
因為學生能很隨意地各抒己見,不怕犯錯誤,也不會受到嘲笑、責罵,所以課堂的討論便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除了輕松詼諧外,新加坡英語課堂的批判氛圍也很濃,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敢于針對自身的缺點進行討論。
比如對“新加坡英語”(Singlish)的討論便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人說,講一種有自己特色的英語便于建立民族的特性,而且平常說起話來更有親切感;但有人說,新加坡英語可以說是英語和各地方方言的大雜燴,難登大雅之堂,許多外國人都聽不懂,有礙于新加坡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討論也進一步延續到了什么時候該講什么英語,以及國民能否在不同場合改變口音等問題。
另外,像同性戀婚姻是否該合法化,新的賭場是否該建等等,諸如此類的討論不勝枚舉,這些都是他們身邊的大小事,從這種討論中,學生“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習慣便自然而然地養成了,他們看待身邊事物的眼光也變得更加銳利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可以說,新加坡的老師不是僅僅引導學生理解學習課本上規定的幾篇“重點文章”,而且還引導學生如何去面對新的挑戰,讓學生自己去發掘更大的知識源泉。在這樣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氛圍下,新加坡學生比國內學生更熱愛學習也就不那么令人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