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新加坡的整體競爭力排名提高,從去年的第五升至今年的第三位。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的《2014年全球競爭力年鑒》顯示,競爭力居前兩位的經濟體依次是美國、瑞士,排名與去年相同。香港和瑞典分列第四和第五位,較去年的第三和第四位下滑。年鑒共對60個經濟體進行調查及排名,去年包尾的委內瑞拉今年依舊居末。
在亞太地區,競爭力排名前五位的經濟體依次是: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臺灣,以及澳大利亞。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世界競爭力中心主管布里斯(Arturo Bris)教授在受訪時指出,新加坡去年和前年的全球排名分別是第四和第五位,今年重回三甲行列,主要因素是國內經濟有所改善。
評估競爭力的四大標準是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和基礎設施,每項當中又涵蓋多個分類評判因素?傆嫹謽藴食^300項。其中三分之二是基于數字統計,其余是根據對全球4300名執行人員所做的問卷調查。
年鑒顯示,新加坡在多個領域的排名都取得明顯進步,從而推動整體排名提高,例如經濟表現的排名從第13位躍居第6位。在經濟表現所包含的五個分項標準中,國內經濟從第20名升至第7,通貨膨脹率升勢放緩等因素使消費價格的排名從第59改善至51位。我國的商業效率也比去年提高了一個名次到第7位,在其分項評估標準中,生產力和效率從去年的第19位上升到15位,態度和價值觀從第7升至第3。此外,基礎設施的排名上升了兩個名次到第10位,在其分項評估標準中,教育從第4位上升到第2,科技基礎設施也上升一個名次到第2。
雖然我國的整體競爭實力強勁,在經商便利度、法律和制度框架、城市管理等個別評估標準方面都位列榜首,但也有部分領域的競爭力排名下滑。例如在政府效率方面,我國的排名滑落一個名次到第4位。在其所包含的分項標準中,行政框架滑落到第2位,企業法規和社會框架的排名也都滑落一個名次,分列第3和第20位。
另一方面,調查發現一個國家的整體競爭力排名與其國際形象有很強的關聯性。在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7個同樣進入鼓勵商業發展的海外形象十佳榜單,我國位居其榜首。
布里斯說:“經濟表現每年或有差異,認知卻是長期、潛移默化的。更好的國家形象可能與改善經濟表現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形象排名對未來競爭力走向有潛在指導作用!
經濟學人:我國仍是全球親商地
除此之外,根據經濟學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昨日發布的評估結果,新加坡繼續保持全球親商地的榮銜。瑞士和香港分列排名的第二、三位。
這項排名的標準涵蓋政治和宏觀經濟環境、市場良機、稅務、勞動力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面。上一次評估,我國的積分為8.56分,這一次也就是針對2014到2018年的排名,分數進一步提高到8.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