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當手機電量不足時,人們或許只需把它放在陽光下就能充電,因為手機屏幕本身就是一塊太陽能電池板。
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員研發出新一代太陽能電池材料,它不僅可以將光能轉換為電能,本身也可以發光,有制作成顯示屏的潛能。
這種太陽能電池由一種稱為鈣鈦礦(Perovskite)的新型材料制成,造價是傳統硅晶(silicon)太陽能電池的五分之一,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則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仿。近年來,鈣鈦礦被多國科學家視為制造高效廉價太陽能電池的關鍵原料并加以研究。
鈣鈦礦由幾種化合物構成,會隨著組成物質的不同組合而改變屬性。南大研發的這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就具有罕見的發光特性。通過調整其組成物質,還可以讓電池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南大物理與應用物理系助理教授岑子健表示,他們在一次實驗中偶然發現,當激光束照射在這塊新型太陽能電池上時,電池板也發出明亮的光芒。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材料只吸收光線,自身不會發光。
岑子健指出,這種材料可以實現光能與電能的相互轉換,因此能夠用于制造平板設備的顯示屏幕。
白天玻璃窗
晚上變廣告屏幕
另一名負責該項目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教授馬修(Nripan Mathews)表示,由于鈣鈦礦可以制成半透明狀,它也可以用于取代購物商場或辦公樓里的有色玻璃,在日間吸收光能,夜間則靠轉換的電力發光,變身為廣告屏幕墻。他受訪時說:“這種用途廣泛且低成本的材料將是綠色建筑的福音”。
南大能源研究所執行董事蘇博德(Subodh Mhaisalkar)透露,南大研究團隊目前正為這一材料申請專利,并正設法制造更大面積的電池板。
蘇博德說:“我們現在可以制造出1平方英寸大小的太陽能電池,正在嘗試把面積擴大到1平方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