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與中考剛剛結束不久,大部分學生都在慶幸脫離了中學這個恐怖牢籠,卻也有不少心思較為細膩的學生嘆息除了書本知識,他們卻沒有學到任何生存技能,沒有經歷過任何社會經驗的洗禮,單單掌握了滿腹的應試技巧。
新加坡留學網顯示,在中國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大部分中國學生的終極目標就是高考。這種現象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學生普遍缺乏自制力,沒有長遠理想和抱負,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也缺乏規劃。很多學生上了大學以后,少了壓力,沒了管教,一下子便松弛了下來。混完大學讀研究生,混完研究生再找個收入不錯的工作,這就是大部分學生的宿命了。
很多成績優異的中國學生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學業成績的優秀導致他們盲目自信,以為他們對社會上一切事物都能游刃有余。這種輕敵的態度對將來是非常不利的,勢必會給他們帶來許多挫折。
最明顯的就是,在中國“高分低能”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許多剛從大學象牙塔出來的高級學子大多都是紙上談兵,談起理論來頗有一番指點江山的書生意氣,但真正去做事的時候卻往往不知該如何下手去做。這還算是肯用心去做的,還有不少中國學生是心比天高的那種,做什么工作都覺得自己屈才了。在這種學生眼里,往往是這個工作太累,那個工資太低......什么工作都不愿去做,最終反埋怨自身懷才不遇。
相比之下,有口皆碑的新加坡學生中卻很少有這樣眼高手低,滿嘴牢騷的。造就這樣的學生群體,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新加坡留學網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下:
首先新加坡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明確的,也就是知道自己喜歡學什么,特長是什么,以后干什么。在學習上,他們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充分體現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的要領。
因此,很多人主動選擇了新加坡政府理工學院(類似大專和職高),或者學習一些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比如車間技工;而不是像中國一樣,全部的應考生都沖著大學擠,進了大學就徹底完事了。
而且,在理工學院畢業的學生絕對不會受到歧視或者在找工作的時候有明顯的劣勢。因為這里的理工學院并非針對學業成績一般的學生,很多優秀的學生也主動去理工學院學習。學院提供的課程會更貼近工作需要,而不像大學那樣更強調研究性而缺乏實踐性。理工學院也提供了繼續去大學深造的機會,那些希望能繼續學習的學生不會找不到方向。
不論在哪個階段的學習,新加坡學生的一切活動、學習都要靠自己去主動參加,加上學校有非常豐富的課外活動系統,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多數新加坡學生在課外活動、公益勞動、社會交際等各種活動中,早就有意識地培養起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地磨礪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在心理和能力上能更好地面對將來社會有可能遇到的困難。
留學新加坡最寶貴的收獲與財富絕不僅僅只是一紙文憑,更重要的是學到的知識與在新加坡教育下體會到的學習思維與方法經驗。這也是新加坡留學生們回國就業方面最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