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可愛的課題放在我的面前,我珍惜了,所以我現在不后悔。如果非要把這份對科學的愛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輩子。”現今就讀于新加坡萊佛士初級學院的小玲同學對自己曾參加過的“科學實驗活動”(簡稱SRP)這樣感慨道。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這個活動是新加坡教育部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部合辦的一個讓高中學生參與到科學實驗中的活動。它們每年都會選擇80到120個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參與到這個活動中。
SRP的主要過程是:
申請成功的學生首先要接受一系列的“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訓練,之后向負責相關活動的教授提出申請,然后以單獨或者團隊的形式參與到研究活動中去。
在整個課題活動當中,學生會接觸到“科學研究”的所有步驟,從“查找資料”,到“提出假說”,到“在實驗室里實驗”,到“寫出論文”,最后“公開解說”。
小玲同學在去年就很幸運地被這一項目選中,成為其中的一員。
具體地說,小玲同學國內是在化學系的“食品工業”方向上完成一個“研究課題”。她的課題名稱是“研究清熱的中草藥在飲料中的作用”。
她與另一個新加坡當地的女孩一起在黃教授的指導下去完成這個課題。教授只是為她們準備了一個比較簡單的實驗,但是非常有意義的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她們共同體驗了完成一個課題的全部過程。
首先,他們在教授的指導下在國立大學的圖書館里,以及互聯網上尋找她們需要的資料。因為她們的課題有關中草藥和抗氧化劑,所以她們既要閱讀現代化學中有關抗氧化劑的論文,同時也要閱讀有關中藥的一些書籍,其中就包括了《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作為一本寫于明朝的中醫藥典籍,是非常難理解的。特別是當中的古文和醫學名詞,對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中醫學訓練的人來說根本摸不著北。她們當時只能依靠《辭海》將每一個詞查找出來,然后將所有的意思拼湊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無疑她們的古文水平有了相當大的提高。這也算是這個實驗的副產品吧!
然后是設計實驗。因為她們都是高中生,對現代化學對各種化合物的測試并不是很清楚,使用的測試方法是由教授提供的。但是對于使用的樣品,她們就有了相當大的決策權。經過和教授的討論,他們選擇了40個樣品作輪的實驗。后來他們又追加了12個樣品作進一步的測試。
她們一共對50多個樣品作了三種測試:一是其吸收自由基的能力;二是其酚類物質的含量;三是它們的高密度液體分層譜析。歷經了N多語言難以表述的艱難險阻,終是坎坎坷坷的過了實驗這一關。
最后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論文寫作和公開講解了。她們的論文,寫寫改改,改改寫寫,初稿、復稿不少于十幾份,甚至為了得到更多更有用的數據再次進入實驗室進行第二輪實驗,歷時個多月,最后在黃教授的幫助下才定稿。論文的寫作和正常的文章不太一樣,除了格式的不同之外,語言和文字的運用也是很不一樣的。論文的語言要求清楚、簡潔,盡量不用不必要的形容詞,但同時又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絕對不能引起歧義。公開講解就更難了。她們必須要分別對對她們的研究領域熟悉的科學家和對她們的課題完全不了解的公眾講解她們的課題。凌晶晶也是在經歷過之后才知道,對于這兩種人應該有完全不同的講解方法以及重點,因為他們想聽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科學家們比較關心的是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而公眾比較關心的是結果,因為他們很難理解與他們生活無關的實驗方法。但首先勇敢地在完全陌生的人面前冷靜、清晰地講解自己的課題已經是一個挑戰了。所以可以說參加這樣的科學研究實驗的高中生們是必須在經過了重重考驗之后才能完成這樣的活動的。
這樣的經歷,是小玲同學國內的那些被關在教室里好好學習的同學們不可能體驗到的。也許這個項目里,有的只是一點點的瑣屑,可是這些瑣屑加起來,所能帶給學生的就不只是瑣屑而已了。聽到的道理和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到的道理,在他們心中留下的印記是不一樣的。就像小玲同學所說的那樣,她一輩子都會永遠記得自己曾經有過的這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