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末,中國就開始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緊接著推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措施,提倡對學生科學研究興趣的培養。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新加坡政府也很注重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創新和實踐能力,因此時常會組織各種比賽,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教外留學資深留學顧問金老師表示,經教外留學辦理赴新留學的孫同學和同學就曾參與過一個以環保為主題的比賽。孫同學曾和金老師分享過那次比賽的經歷,這里新加坡留學網就帶大家了解下:
“我們選擇了‘新加坡國花——蘭花根部的儲水性’進行研究。
最初我們也就是干一下體力活而已,好像只是澆花、拔根之類的粗活。
等到實驗正式開始進行的時候,那可真就是慢工出細活了。
首先是配制溶液,把蘭花根部進行加工。
接下來是對加工過的蘭花根進行“吸收有害氣體”的實驗,要求實驗裝置清洗得特別干凈,為此,我們洗了成百上千個試管,以至于被二氧化硫等氣體熏得暈頭轉向。
之后是對數據的整理。由于做實驗的時候手忙腳亂,加之一會兒打翻了酸,一會兒又碰灑了堿,最后的數據記錄常常是亂七八糟,不得已只得重新收集。
真正頭痛的部分就是數據分析了。制圖、制表尚且輕松,但是要從一堆枯燥乏味的數字中得出個結果來,那可真是考驗了。有一次,我們可以說發揮了所有的想象力去解釋一組毫無規律的數據,最后發現這組數據根本就是實驗失誤導致的錯誤數據。
這樣的研究進行了將近一年時間,最后詫異地發現 我 們的實驗結果竟然可以應用到環保、醫藥等很多的領域,就頓時倍感自豪。等到結果出來,得知我們拿到了一等獎的時候,更是喜出望外。獎金總數共計六千新幣(約合人民幣三萬)。”
由此可見,新加坡政府在學生動手、研究、創新能力的培養上,無疑是下了“重金”的。最終,孫同學他們也有了一次成果展示的機會,過了一把被眾人贊嘆的癮。
在此后的幾年時間里,孫同學和很多同學都堅持繼續修讀科學。盡管生物、化學等課程在新加坡有很高的難度,繼續修讀無疑是自討苦吃,但也可能正是由于之前包括實驗在內的各種學習機會培養了他們對科學的熱忱,他們在此類領域繼續深造下去的意愿非常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