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多元化的國家,其獨立后各民族都能和睦相處,幾乎從未發生過民族矛盾,各民族都能團結友愛,親如一家。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這種情況主要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建立的一套全體新加坡人都能接受的、具有主導意義的“五大共同價值觀”。
新加坡留學網顯示,這“五大共同價值觀”具體有以下這些:
1.國家至上,社會為先;
2.家庭為根,社會為本;
3.關懷扶持,同舟共濟;
4.求同存異,協商共識;
5.種族和諧,宗教寬容。
這五條價值觀的核心精神,就是要通過社會構成的各個環節(如家庭、社區、種族、宗教等)之間的和諧來維持和促進國家的穩定,建立起統一的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道德文化。
生硬的文字也許并不能使大家親身感受到這種海納百川的理念,每年一度的“種族和諧日”7月21日卻足以震撼許多人的心靈。
教外留學申請辦理免中介費新加坡留學的小王同學,將在自己學校上演的這一時刻用文字記錄了下來:
“在這一天,大家被鼓勵穿上各民族的傳統服飾,展示民俗風采。學校和社會各階層也不斷推陳出新,舉行相關的、不同的慶祝典禮。這些活動縮小了各民族之間的距離,促進了民族之間的進一步融和。
在我讀中學四年級時,所在的丹戎加東女校就舉行了著裝比賽,主要是評選一名穿著最美的班主任。
不過這次比賽的特別限制是:要求老師必須同時穿著不同民族的服裝。比方說,披上馬來民族特有的蓋頭,穿上印度沙麗,腳上再蹬一雙帥氣的牛仔靴子。通過這種穿扮,組合得最和諧完美的老師將被評選為冠軍,其班級的同學也能贏得食品大禮包。因此,各班同學干勁十足。
早上不到七點,同學們就帶著大包小包的衣服、裝飾品匆忙趕到學校,為老師梳妝打扮。平時很嚴肅的老師,此時也只能滿臉幸福地被同學們反復‘折騰’著。
時間一到,比賽正式開始,各班班主任邁著模特的步子在 T型臺上走秀,不時搏得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在國內,這種類型的活動可能會被標榜為不務正業,但是新加坡學校卻認識到它們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和對學生的長遠影響。
和諧社會的體現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文字,道德準則真正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才是道德教育的終極目標。而小王同學所記載的這次活動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