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新加坡初級學院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同時也是“A LEVEL””高級水準會考的考試科目。該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確立選題,然后從各個方面收集信息,進行研究篩選,最終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研究能力。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這門課程會在進行當中穿插各方面的考核,最后還要呈交書面論文,進行論文答辯。雖然在這門課程進行之中,同學們可能會經歷許多困難,也會花費不少時間,但在課程終于結束、論文完成后,學生可以從中獲得的自學和分析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將為他們日后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研究性學習開始的初期,學生們被班主任分為五人的小組。為了保證實力相當,班主任對本班學生進行評估,合理搭配每組組員,同時,將已經是好友的同學分開,以鼓勵大家結交更多的新朋友。
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每年都是由英國劍橋大學提供的,它一般分為人文和自然兩大方面。雖然主題明確,但學生們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構思出自己別出心裁的課題內容。
以2005年的課題為例,個題目是“自然的力量”,要求同學們展開想象,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使社會受益。
要完成這個課題,同學們需要首先確定一個自然研究的領域,比如生態學、宇宙、力學等等,描述其特征,提出利用其特征發明一項產品的建議,或開發一項服務以使社會受益。
第二個題目是“新觀點” ,它要求學生懂得欣賞他人、學習他人的做法,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學生們首先要找出一項在某個社區中的人們一直沿用的做法,并描述其特點,然后將其應用到另外一個社區的人身上,以滿足他們獨特的需求。在課題進行之中,大家可以踴躍提出建議,組織小組討論,進行社會調查,或采訪有關人員,等等。在學期末,每組都要交出一份2500到3000字的論文闡述自己的發現,并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答辯,將本組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分享。
總體來講,從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的東西。像這樣的課外研究并不是浪費時間。因為人生的路很漫長,學校學到的知識并不能滿足一生的需求。在這樣一個信息更新換代極快的社會,擁有自學的能力才是永不落伍的法寶。研究性學習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通過與社會互動,能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更為重要的是,它在研究實踐中教會了學生如何運用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通過篩選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會終身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