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新加坡優越的自然環境、濃厚的文化底蘊在海外留學市場上久負盛名,人們青睞于新加坡不凡的文化特色,更鐘情于新加坡享有聲譽的魅力盛景。當此時,新加坡推出的姐妹島免費導覽游活動。
新加坡留學網訊:更多公眾有機會在今年底以前,免費參觀姐妹島海洋生態園內的潮汐間珊瑚海域。原本每次限15人參加的免費導覽游,名額將增加兩倍,至每次45人。
這意味多達360名公眾,今年可前往這個位于我國南部海域的海洋生態園,飽覽那里豐富多彩的海洋生態。
8月中旬的首兩場導覽游宣布不到四天,公眾反應熱烈;I辦導覽游的國家公園局決定,增加導覽游的名額。兩場導覽游至今吸引超過90名公眾報名,名額已滿,報名因此已截止。
當局昨天也公布9月至12月另六場導覽游的日期與時間。本次未報名成功的公眾,可從下月1日起,到公園局網站報名這六場導覽游,先到先得。
本報昨天在公園局官員及環境保育網站Wild Singapore創辦人陳莉婭(Ria Tan,54歲)的帶領下,率先參觀了導覽游的亮點,即姐妹島中較大的“蘇巴勞島”(Pulau Subar Laut)。
該島與姐妹島中較小的“蘇巴達拉島”(Pulau Subar Darat),連同圣約翰島和德固哥島(Pulau Tekukor)這兩座島嶼的西面珊瑚海域,日前劃定為我國的海洋生態園,總面積為40公頃。
得在參觀人數與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在志愿向導員的帶領下,公眾將能在退潮時分,在海水只及腳踝的情況下,走進蘇巴勞島有如兩個足球場般大小的潮汐間珊瑚帶,觀察露出海面的各種動植物,如珊瑚、海星、章魚、螃蟹、海馬、海草等。
為了配合退潮時分,導覽游多在平日清晨及傍晚時分進行,整個過程近三個小時。今年10月的退潮情況不佳,因此不設導覽游活動。
昨天一同前往姐妹島的國家發展部政務部長李智陞表示,公園局會在控制參觀人數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如為潮汐間珊瑚帶安裝木板走道或墊腳石塊,在保護脆弱的生態之余,允許公眾近距離觀察海床上的生物。
公園局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處長陳莉娜博士則說,當局有意為這塊地帶安裝海底攝像鏡頭,讓公眾能遠程觀察生物。
為不影響該處的生物,志愿者每次進行導覽游前,會先做好準備,標出有趣生物的位置,避免公眾活動范圍太大。每次45人的訪客,也會分成三組參觀,避免人群過于集中于某處。
此外,公園局還展開調查,了解每天的登島人數。姐妹島目前沒直達的船運服務,但包船的公眾可隨時登島。李智陞鼓勵公眾參加導覽游,以對生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姐妹島海洋生態園也將支持大學的研究項目,如保護在本地瀕危的巨蚌。李智陞昨天把一個在圣約翰島實驗室中長大的巨蚌,象征性地交給新加坡國立大學熱帶海洋生物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讓對方把巨蚌安置在姐妹島海域中。
游海洋生態園須注意什么?
1.只用眼,不動手。不要觸碰和擺弄生物。
2.盡量站在水流下游,避免弄濁海水,影響生物。
3.注意水位和天氣,漲潮及天氣惡劣時離開潮汐間地帶。
4.小心石頭魚,這類貌似石頭的魚有針刺,能穿透鞋底。
5.當心每一步,先感受腳下土地穩固,才把重心放上去。
6.穿包裹腳丫的平底鞋,以保護腳部。
當局有意為這塊地帶安裝海底攝像鏡頭,讓公眾能遠程觀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