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新加坡這個文明的國度里,最讓留學生感到慶幸的是能夠在新加坡優越的教學環境下享受不凡的書籍文化和知識也是受益匪淺的。
新加坡留學網訊:國家圖書館管理局近月接到公眾投訴后撤下三本具爭議性童書,加上最初決定將之銷毀,其做法成了爭議的焦點。
圖管局在決定采購、檢討及銷毀書籍時依循什么程序?它在處理投訴時所作的決定,是否是一個省略了標準檢討程序的反射性反應?若有照章行事,現有程序是否需檢討及改善?它今后會否因噎廢食,為避免再次成為爭議焦點,而在購書時遠遠避開任何可能具爭議性的書?
這些都是國會議員針對程序提出的重要問題,顯示他們有在發揮問責政府的角色。
通訊及新聞部長雅國博士昨天承認現有程序有待改善。其中可改善的一處是讓購書及檢討書籍的小組由不同人負責。另一處是成立由作家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外部咨詢小組。
政府愿意對現有程序做出以上技術性的調整,值得嘉許。然而,設計再完美的程序,如果公務員不加以恪守,則只是美麗的空殼。雅國針對工人黨議員畢丹星(阿裕尼集選區)的提問澄清,當局決定撤除《我的家庭》時,遵守了圖管局檢討書籍的標準程序。
《我的家庭》是三本童書當中最早被撤的。但我也很想知道,后來被撤的《三口之家》和《白天鵝快車》的情況。據投訴這兩本的張姓男子在面簿自爆,圖管局在接到投訴的兩天內,就已迅速回應同意撤書。兩天內做出的決定,是經過怎樣的程序?
任何程序,背后都有一套賦予其意義和正當性的價值考量。撤書事件發生時,本地一些宗教團體正如火如荼地發動信徒對同性戀社群舉辦的“粉紅點”集會作出反擊。圖管局決定撤書,似乎發出政府站在反同性戀陣營這邊的信息。
官委議員法扎希望政府能承諾,繼續以世俗標準審核書籍。雅國也是負責回教事務的部長,他有保留地重申政府仍是世俗的,但由于我們是多元種族及多元宗教的社會,政府需以社會主流規范為依據。
雅國的回答似乎暗示,當圖管局需要在普及知識和維護道德標準這兩個目標之間作取舍時,后者更為優先。
在這個前提下,政府準確把握社會道德準繩的程序變得更為重要。在這方面,希望外部咨詢小組能協助專業圖書館管理員更準確地拿捏能滿足最多人的標準。
圖書館在處理投訴時所作的決定,是否是一個省略了標準檢討程序的反射性反應?若有照章行事,現有程序是否需檢討及改善?它今后會否因噎廢食,為避免再次成為爭議焦點,而在購書時遠遠避開任何可能具爭議性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