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韻,現年37歲,但她仍是新任官委議員中最年輕的社會企業家,也經常被別人稱為是具有影響力的“思想領袖”。郭曉韻是本地社會企業Thought Collective的董事兼創辦人之一,丈夫是美國人。她說:“因為家庭開銷增加,我開始注意花費,結果發現‘哇,負擔還真不輕’。這讓我聯想到低收入家庭可能會面對的困難,他們所獲得的津貼與援助足夠嗎?這是我最近比較關注的課題。”
郭曉韻說,自己在求學時其實是個“典型的新加坡青年”,對自己的志向不太清楚。2000年,原本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建筑系的她發現自己不想當建筑師,毅然放棄學業,投入職場。
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郭曉韻曾在一家經營網絡書店的公司擔任創意總監,也曾與朋友合作經營一家數碼設計公司。
2002年,她與幾名當過教師的朋友合資成立了名為“思想學校”的另類補習中心。他們以創新方式引導學生認識與思考國內外課題,一方面協助他們應付A水準會考的理解與寫作考試,另一方面也希望改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鼓勵他們多關心社會。
當初的“思想學校”如今已擴大成為一家企業,旗下包括三家餐館。郭曉韻指出,與當年比較,現在的年輕人更關心國事,但多數仍不太愿意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她說:“尤其在人們都以為在網上搞運動就可對社會有所貢獻的‘點擊主義’(clicktivism)或‘懶人行動主義’(slacktivism)時代,年輕人對于要改變社會所需付出的努力,缺乏足夠的認識。”
要改變這點,郭曉韻認為教育扮演關鍵的角色。對于政府最近為教育改革所做的嘗試,她表示歡迎。
郭曉韻選擇了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也因此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不應只看學歷。她笑說:“文憑不是沒有用,但它只是為你開啟一扇扇門的鑰匙。有了文憑,一些門可能會自然為你敞開,但那不是的途徑。沒有鑰匙,我們大可撞門,或是把鎖給撬開。”
在新任官委議員中,她最年輕。她是成功的社會企業家,也經常被別人稱為是具有影響力的“思想領袖”。她兩個月后會有多一個身份,那就是母親。
對郭曉韻來說,身兼多職已習以為常,盡管大腹便便,她仍照樣忙碌于工作。另外,多重身份也讓她對許多議題產生興趣,例如目前待產,自然關心起年輕家庭所面對的經濟負擔和學前教育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