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每年平均有九萬多人向移民與關卡局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只有約三萬人獲批準,成功率約32%。
自媒體報道中國籍前導游楊寅(40歲)被指侵占老婦鐘慶春(87歲)4000萬元一案,楊寅可能憑借假資料成功申請成為永久居民,引起公眾關注當局審批永久居民申請的程序。
楊寅15個月內兩次申請獲批
新加坡留學網悉,楊寅是在15個月內兩次提出永久居民申請,第二次申請才獲批。媒體之前報道宏茂橋集選區議員殷丹博士應鐘慶春請求,在楊寅首次申請被拒后代為寫陳情信給當局,據了解當局對楊寅的回應是他應該重新提出永久居留權申請。2011年9月,楊寅第二次提出申請,之后獲批永久居留權。
移民與關卡局發言人受詢時說,過去三年,每年平均有9萬3000人申請成為永久居民,只有約三萬人獲批準。換言之,每年約6萬3000人的申請被拒。
發言人指出,自政府于2009底收緊移民政策后,永久居民的申請門檻提高,每年成為永久居民的人數也開始減少。
政策收緊前,2008年有近八萬人成為永久居民,2009年有近六萬人,到2011年進一步跌至兩萬多人。
根據官方數據,本地永久居民人口連續第四年維持在53萬人。政府每年發放約三萬個永久居留權,以確保永久居民人數繼續維持在50萬至60萬人之間,從而有足夠人選轉為公民。
申請成為永久居民的審批過程一般需要半年,申請者必須是持有就業準證或S準證等的專業或技術人士,或伴侶是本地人等條件,才符合申請資格。
當局在收到申請后,會進行多方面的審查步驟,包括面試、檢查文件、調查背景等。對于提供假資料的人,移民與關卡局會依法嚴懲,也會撤銷或取消他們已經獲批的證件。
據了解,楊寅在2010年6月次申請永久居留權,但因未能達到移民與關卡局的基本要求而被拒。
接著,鐘慶春就找上議員殷丹,以自己喪夫,膝下沒有子女為由,請求議員幫忙寫陳情信,讓楊寅獲得永久居留權,好讓楊寅留在本地照顧她。楊寅在2011年5月提呈議員殷丹所寫的陳情信上訴,但被當局人員告知應該重新提出永久居留權申請。他在2011年9月第二次提出申請,同年12月才獲批。
移民與關卡局指出,當局主要根據申請人的學歷、收入及在本地的逗留期等資料,評估他們的永久居留申請。至于社區志愿工作如參與基層組織,只是可能作為參考,不是移民與關卡局要求的條件。
另一方面,鐘慶春的外甥女莫翠玲質疑楊寅在第二次申請時“突然”額外提交受本地承認的文憑是花錢買的,前天還把楊寅疑購買假大學文憑的相關資料交給移民與關卡局。
當局證實已收到莫翠玲提交的文件,目前正進行調查。
楊寅除了被指侵財卷入民事訴訟,以及是否觸犯移民法令下協助調查外,也可能涉及刑事罪,遭警方在懷疑失信罪名下被捕。
鐘慶春曾是物理治療師,過世的丈夫生前是家庭醫生。她的財產除了日落通道(Gerald Crescent)的3000萬元豪宅,還包括畫作、藝術珍藏品和珠寶等。她是在2008年到中國旅行時,認識當導游的楊寅。
小編推薦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