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留學網了解到,新加坡教育部長王瑞杰是在去年的教育部工作藍圖大會上宣布,將資助新加坡中學最遲在2017年推出應用學習和生活教育項目。兩個項目將與學校的核心教學相輔相成,宗旨是給予學生全面的教育,讓每一個鄰里都有具備不同特色的學校。
于是,在新加坡小六考試放榜后,全島50多所中學趁周末舉行開放日,不少中學"強打"各自的應用學習和生活教育項目,借以凸顯自己的特色和強項,爭取學生及家長的青睞。
不少學校今年中起逐步開展各自的應用學習和生活教育項目,昨天在各自的開放日上作介紹,還安排學生向來參觀的小六畢業生及家長講述他們的學習成果。
達邁中學開展“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應用學習項目,以“衛生科學“為主題設計活動,昨天展示由該校學生制作的“鹽度探測器”(salinity sensors),以及現場示范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的急救知識如心肺復蘇術。
負責學校應用學習項目的科學部主任蔡金蘭說,測量尿液鹽分的鹽度探測器不是新發明,但學生在結合理論和實踐、制作儀器過程中,可進一步了解醫療配備的基本科學原理。
蔡金蘭說,學校也與南洋理工學院合作,為學生提供實境學習(authentic learning)的機會。例如,學生可通過學習坊了解基本護理知識,還有機會到社區醫院當一天的護士“跟班”,了解醫療業面對的挑戰。
昨天走訪達邁中學的家長潘麗芬(43歲,業務經理)說:“學校成績固然重要,但學習環境風氣對孩子的塑造更為關鍵。學校推出的應用學習項目挺不錯,能激發學習熱忱,為家長和孩子挑選中學時提供另一個參照點。”
育英中學的“愛心青年計劃”生活教育項目,以培養有愛心及社會獻身精神的學生為目標。根據計劃,學生必須與志愿福利團體合作,策劃能讓弱勢群體受益的活動或籌款項目。
日前與后港城隍學童托管中心合作,為低收入家庭孩童籌款的育英中學學生,昨天在開放日分享學習心得。他們通過擺攤售賣自制的書簽、筆記簿及餅干籌款,過程中掌握了溝通及解決問題的技巧。
莎其娜(15歲)說:“活動讓我們與受益家庭的孩子互動,他們的樂觀讓我獲得不少啟發。我們也學習到社會企業的服務精神,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需要。”
另一方面,育英中學的應用學習項目強調設計思維,推出的活動也以灌輸社會企業價值觀為核心。例如,20多名學生日前與非盈利組織合作,并在教師的帶領下到柬埔寨,教導當地孩童以循環材料制作手工藝品。學生過后把手工藝品帶回來售賣,為當地孩童籌款。
昨天與女兒一起參觀不同學校開放日的林莉娜(秘書,41歲),對育英中學的生活教育項目給予好評。“項目能讓孩子提高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及培養同理心,讓我們相當感興趣。”